
浙富控股、海陆重工那些股票唰唰往上窜,心里还嘀咕呢,这沉寂多少年的板块怎么突然就炸了。
结果一查,好家伙,背后是甘肃戈壁滩里一个叫“钍基熔盐堆”的家伙搞出了大动静,全球独一份的技术突破,据说能把钍这种金属变成核燃料,而且关键设备全都国产化了。
你们知道吗,那个实验堆就在甘肃武威的民勤县,周围全是戈壁,荒得连草都不长几根。 可偏偏中国科学家就把这核反应堆塞这儿了,成了全国唯一建在戈壁滩的核设施。
想想传统核电站哪个不是建在海边河边,拼命喝水降温,这玩意倒好,直接蹲沙漠里了,你说邪乎不邪乎?
他们搞的是个啥呢? 简单说就是把钍-232这种本来不能裂变的材料,通过中子轰击变成能裂变的铀-233,完成核燃料的“点石成金”。
这可不是小打小闹,中科院上海应物所那边说是全球首次在熔盐堆里实现钍铀转换。 我记得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也搞过熔盐堆实验,但后来不知怎么放弃了,现在倒让中国捡起来搞成了。
他们说这堆有个“冷冻塞”设计,温度一超标就自动熔化,燃料盐全流进应急罐,反应自动停止。
而且因为用熔盐做冷却剂,常压运行,不像传统核电站那样需要高压容器,爆炸风险低多了。
我看报道里有个比喻挺形象:传统堆像高压锅,这堆就像煮着的一锅汤,锅盖一直开着也没事。
整体超过90%,核心设备100%国产。从2011年启动先导专项,近百家机构掺和进来,材料、设备全是啃硬骨头啃下来的。
比如他们自主研发的镍基合金,把熔盐腐蚀速度从每年20微米压到2微米,这精度听着就吓人。
2020年1月开建,2023年6月拿到运行许可证,2024年6月满功率运行,2024年10月完成首次加钍实验。
这一路小跑,速度不慢。 现在堆出口温度能到650℃到700℃,说是能直接用来高温制氢,搞绿色氢能。
中国钍储量28万吨,全球第二,光是包头白云鄂博矿区就占全国77%。 而且钍多是稀土开采的副产品,相当于白捡的。
有专家算过,要是全用钍发电,够中国用上几千年。 对比铀资源依赖进口超过70%的现状,这诱惑力太大了。
不过你们别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。 团队自己都说还在攻关熔盐腐蚀、燃料纯化这些难题。
而且现在这只是2兆瓦的实验堆,下一步要搞30兆瓦研究堆,再到百兆瓦级示范堆,2035年才想并网发电。 这路上坑肯定不少。
说到应用场景,这堆还能和风电、光伏凑成多能互补系统。 因为不用水冷却,能直接建在内陆,给西部干旱地区供电供热。
甚至有人幻想未来核潜艇、核轰炸机都用这技术,当然这纯属脑洞了。
对了,你们知道钍的半衰期有多长吗? 140.5亿年! 比宇宙年龄还长。 这数字听得我头皮发麻,简直像把宇宙寿命攥手里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颠覆性技术真能一帆风顺吗? 我倒是听说当年美国放弃研发 partly 是因为这技术不利于生产核武器材料……
股票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