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临床实践中,贫血常被公众误认为是女性的“专利”。这种观念源于女性存在周期性的生理失血,使得育龄期女性贫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。然而,当贫血诊断出现在一名成年男性身上时,其临床意义往往更为重大,需引起患者本人与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。
成年男性贫血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标准,是指成年男性外周血血红蛋白(Hb)浓度低于120g/L。它并非一种独立疾病,而是多种潜在病理状态的临床表征。相较于女性,成年男性体内不存在周期性的生理失血机制,其铁储备在生理状态下相对稳定。因此,一旦男性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,尤其是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,往往提示其体内可能存在着一个隐匿的、持续性的病理过程,最常见的就是慢性失血。
忽视男性贫血,将其简单归咎于“劳累”或“营养不良”,可能会延误对潜在严重疾病(如消化道肿瘤)的诊断。本文旨在系统阐述成年男性贫血的主要成因、诊断思路及管理原则,以期提高公众对此问题的科学认知。
一、慢性失血:最常见亦最隐匿的病因
在成年男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中,慢性失血置于首位,其特点是失血量少而持续,肉眼难以察觉,导致机体铁储备在不知不觉中被耗竭,最终发展为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(即缺铁性贫血)。
(一)消化道出血
这是男性慢性失血的最主要来源,涵盖上、下消化道。
上消化道病变:胃溃疡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糜烂性胃炎、胃食管反流病伴食管炎等,均可导致黏膜屏障受损,引起小量、间断性渗血。非甾体抗炎药的不当使用(其通过抑制COX-1酶,减少前列腺素合成,削弱胃黏膜保护屏障)、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长期饮酒及工作压力等,是常见的诱发因素。
股票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