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几天和一位初中老师朋友聊天,她说了个观察让我很惊讶:
“其实很多小学时的‘学霸’到了初中会慢慢褪色,反而有些成绩中上的孩子,初中会突然冒尖,后劲十足。”
她接着说,这些后来居上的孩子,在小学时期往往有共同的3个特征,拥有这3个特征即使小学阶段不是班级前三也不用担心初中跟不上。

01
规划能力强的孩子
那些后来居上的孩子,在小学中高年级就已经开始培养自主规划能力。
他们能够自己安排作业顺序,规划复习计划,甚至安排课余的阅读和兴趣活动。
一位初中班主任告诉我:“在小学阶段养成自主能力的孩子,进入初中后就像装了自动马达。他们清楚每天该做什么,如何分配时间,不会因为科目增多而手忙脚乱。”

初中科目从小学的3门猛增到7门以上,知识量大大增加,这时候,缺乏自主能力的孩子会明显感到不适应,成绩自然下滑。
❤从小学中年级开始,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规划作业时间、安排周末活动。
初期可能会有混乱,但这是必经的过程。慢慢孩子捋顺了,就会越来越有规划。
02
专注力很强的孩子
很多家长在乎孩子晚上学习到几点,却很少关注孩子在校的听课效率。
一位有20年教龄的初中名师:
“小学内容简单,即使听课效率不高,通过课后补习、家长辅导也能弥补。但初中知识体系复杂,课堂45分钟的效率直接决定学习成败。”
那些后来居上的孩子,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专注听课、勤做笔记、善于思考的习惯。
他们在小学时成绩不是最拔尖的,但因为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,到初中后学习效率越来越高。

相反,一些在小学靠家长和补习堆出来的“学霸”,虽然成绩不错,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学习能力,到了初中就会原形毕露。
❤通过下棋、阅读、拼图等活动,逐步培养孩子的持续注意力。
同时,教会孩子简单的笔记方法,如关键词记录、思维导图等。
03
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
上了初中后劲儿足不足和课外书籍有很大的关系,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了解物理、化学、历史这些知识了。
这些知识在小学阶段没有什么用处,但是上了初中你就会发现,这都是孩子的隐形的知识储备。
“阅读就像盖楼前打地基,小学阶段你看不到地面上的建筑,但地基打得越深,初中后能盖的楼就越高。”

我家优优从三年级就开始看各种课外书,常看的有《嗨,元素奇幻旅程》(关于化学的,现在我家小二宝也刷了3遍了,背诵元素周期表那是溜溜的)
《史记》正因为看了这套书,孩子读《三国演义》更加顺畅,就连语文满分作文都是读《三国演义》有感,我最喜欢的书籍《三国演义》......
《这就是物理》这套书我也推荐过几次,真的很好读,家长陪着读2次,孩子就可以轻松理解什么是电,什么是力,什么是能量......
❤小学阶段,尤其要抓住“阅读饥饿期”(通常8-14岁),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,可以是各种书籍,文学的、名著、化学、历史、科普、经济......
每天保证30-60分钟的纯阅读时间,远离功利目的,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。
专注力、规划能力以及大量的课外阅读都不是急于求成的东西,无法通过刷题或补习快速获得.
这3点,将会成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。
小学六年,真正重要的不是抢跑了多少,而是为未来的马拉松储备了多少耐力。
股票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